首页

套路视频社交调教女王

时间:2025-05-29 15:03:52 作者:半年观众近70万人次!湾区这座世界级文旅地标获奖 浏览量:43462

  中新网4月9日电 国新办4月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介绍,规范预付式消费也是这次《条例》立法的一个重点,《条例》主要从设立“书面合同”、强化“按约履行”、明确“事中告知”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经营者的义务。

4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陈宜芳,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郭启文,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尤雪云,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王振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会上有记者问: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预付式消费中的违约、服务缩水、退款难甚至卷款跑路事件反映突出,《条例》对于规范预付式消费有哪些规定?

  况旭介绍,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种种乱象成为老百姓的烦心事和放心消费的堵点,规范预付式消费也是这次《条例》立法的一个重点。《条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

  一是设立“书面合同”的义务。经营者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者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强化对经营者遵守承诺的约束,降低消费者维权时的举证难度。

  二是强化“按约履行”的义务。经营者应当按照与消费者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不得任意加价。如果经营者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针对经营者降低质量、偷工减料、服务缩水等情形,《条例》首次赋予了消费者合同解除权,而且经营者要退的不仅仅是预付款的余额,而是要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和违约情况来定。

  三是明确“事中告知”的义务。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退还没有消费的预付款余额。即使经营者没有主观的过错,也将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显著增加消费者履行成本,《条例》同样也赋予了消费者合同解除权。

  况旭同时指出,虽然押金是担保而非预付款,但同样有“预付”的形式和风险,也容易引发退款纠纷,所以这次《条例》对押金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要求经营者应当事先与消费者约定退还押金的方式、程序和时限,不得对退还押金设置不合理条件,符合条件的要及时退还。消费者违约时,经营者扣除押金应当以实际损失为标准,而不是简单的“全有全无”。

  况旭强调,预付费消费是一种商业模式,涉及到各行各业,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领域内加强日常监管,查处违法行为,处理消费投诉。比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由商务部门主管,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交通运输也都有相应的职责,《条例》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了专门罚则,明确由各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罚;对于预收费用后卷款跑路的,还将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编辑:曹淼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首次实现汉字书写脑机接口 “意念写字”成现实

据早前Government Executive的报道中提到,随着11月的大选临近,美国共和党人可能会利用削减国内优先事项的可能性作为筹码,因为他们知道民主党人会竭力避免(政府停摆)这样的结果。美国民众同样不满国会的工作。27日,国际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美国人对国会处理工作方式的认可度已降至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

(两会观察)“双碳”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向“绿”而兴

潘功胜透露,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今年内将视市场流动性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到0.5个百分点。

港珠澳大桥暑期客流车流创新高

双方要始终在合作中追求普惠共赢。中俄将更加积极寻找两国利益的汇合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彼此成就。中俄将继续以两国人民福祉为宗旨,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携手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培育带动全球发展进步的新动能。

海南启动2024年林草湿荒普查工作 拟调查样地1653个

西宁7月12日电(胡贵龙 铁富强)记者7月12日从青海省公安厅获悉,该省警方自去年12月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以来,共侦办谣言类案件27起,通报处置外地谣言线索99条,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有效遏制了谣言多发、频发态势。

透过数据看亮眼“成绩单” 中国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2023年1月,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侦破一起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经查,2020年1月以来,辽宁省某建材有限公司从锦州某电力有限公司非法承接固体废物处置业务,将200万余吨粉煤灰(一般工业固废)非法倾倒至义县、凌海等多地,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